2014年12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邹碧华,在投身司法事业26年后,因公殉职。
2015年2月,我通过基层政法干警招录考试获得去山东大学法学院学习法律的机会。刚接触法律,就在各科老师的交口称颂里,听说了邹碧华的公正为民、敢于担当先进事迹。
“与其抱怨黑暗,不如点亮自己。”很多人,被邹碧华的这句话所触动。
“要做一名有良知的法官。”无数人,无数法官,被邹碧华母亲讲给邹碧华的这句朴素之言所打动。
“看在邹院长份上不搞了。”上访人这句再普通不过的话语,让无数像我一样试图走进邹碧华灵魂世界的人,都看到了一名践行者神圣而温煦的人格之光。
邹碧华去世后,习近平总书记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邹碧华同志是新时期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他崇法尚德,践行党的宗旨、捍卫公平正义,特别是在司法改革中,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燃灯者,无私奉献的人,无私奉献的觉悟者和践行者,其精神内涵何其丰富!换成一般人,燃灯者一词折寿半百都无以克当,可偏偏是邹碧华,却显得名副其实,神如其人。
不知道为何,我总感觉邹碧华是一位德才兼备、温良恭让,在事业上能战能胜,也乐于施教的老朋友。我反反复复地追问,燃灯者,这明显不是一条相对容易的人生之路啊,为什么要做一名燃灯者呢?既然要做燃灯者,燃灯者的灯油是什么?我们普通人,也能做燃灯者吗?
无数次,我追问答案。
刚开始学习民诉法的时候,用渴求、谦恭、感恩的心态购买了他撰写的《要件审判九步法》。刚开始不懂,觉得一本薄薄的书,语言通俗偏白,只能算是审判专家的一家之言,算不得集成力作。可这本书却得到了全体法律人的一致认可,原因何在呢?因为我当时民诉法知识严重欠缺,算不上法律人。邹碧华的书融审判实践与理论思考为一体,是带着问题、解决问题的。心中没有问题,自然感受不到那本书的神圣魅力。正式参加工作以来,我慢慢产生了一些生涩的问题,才慢慢感受到那本书的魅力。时至今日,我还会像学生翻课本一样,从中寻找一名法官助理履职所需的灵感。
这本书,就是燃灯者的灯油吧。不仅仅是这本书,还有《法庭上的心理学》,还有近3个小时没有中场休息的讲座和300多页亲自制作的PPT,还有无数份说理得当的判决和调研、论文……扎实的法学理论基础、一颗热爱审判岗位的心,不断重复总结的方法经验,用心弘法的圣贤理想,都是他的灯油吧。这些书、这些讲座,照亮了刚学法律的我,照亮了全国四级法院的同行,照亮了全体法律人的天空,给无数人以勇敢前行的动力和愈挫愈勇的信念。
学习邹碧华,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很多人都提到了邹碧华不知疲倦的特点,他从来都不知道累,他的口头禅是“没事,我不累”、“没事,有我在就行”。这就是邹碧华作为燃灯者的灯油吧,精力始终旺盛,肯担当,一年能当两年用。共产党网给邹碧华设置了专题网页,网页上有一栏是邹碧华的十个感人瞬间,我认真阅读过这些真心、炽热的文字。让人难忘的是,十篇文章的标题每一篇都加了一个问句“时间都去哪了?”是啊,邹碧华的时间就是他作为燃灯者的燃料,他的时间就是他的力量源泉。这世间最有力量的东西就是时间,水火不敌。邹碧华用他的时间,塑造出了一个强大的人格,塑造出了一个无可撼动的伟大形象。无私奉献、能战能胜的人格以法治燃灯者的形象竖起了一面旗帜、引领了一个方向。
我的思考并未停歇。在今年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通过英模教育我认识了更多的政法英雄,无论中央政法委宣传的胡国运、王勇、李彦军、张保国、陈昕茹,还是天水市政法系统里的先进代表李兰、魏素梅,他们都有和邹碧华相似的身影。老百姓之所以喜欢他们,是因为他们展现了崇高的法治理想;是因为他们拥有成大事者所必要的品质,信念坚定、吃苦耐劳、步履稳健;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代表着守护公平和正义的力量。燃灯者的最大的燃料是什么?我想答案是人民群众对公平和正义的渴求吧。为了回应这种渴求,我们所有的政法干警,应该燃烧一切,奉献一生。
其实我们绝大多数人永远都成不了邹碧华,我们无法像邹碧华、胡国运一样照亮他人,我们的燃灯者,更多的是照亮自己,让自己融入到法治建设的光辉里,成为伟大光芒的一个光点。我们精力有限,时常会感到累;我们业务能力一般,业务上可能会遇到棘手的问题;我们学习能力也一般,一部新法律施行后,我们很少会有深刻的理解。可是我们仍然要学习邹碧华。有句话讲,“心中没有英雄你永远也长不大。”就我来说,学习邹碧华并不是妄求成为他,而只是靠近他,沾惹一点他的气息,学习他。像他一样热爱工作,时常总结工作经验,提升各种能力;像他一样笃信公平正义,竭尽全力帮助遇有困难的群众;像他一样与人为善,却又锐意进取,不浪费一刻光阴。
天水麦积法院网 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您是第 位访客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天河南路 电话:0938-2736066 邮编:741020 邮箱:mjfyw@163.com
天水市麦积区人民法院人民法院 主办 陇ICP备10200000号 甘公网安备 620503020002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