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天水麦积法院网,今天是 2025年01月20日 星期一
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文苑

再读《人生》有感

来源: 作者:执行局 侯娟儿 责任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18/11/8 17:15:51 阅读次数:
字号:A A    颜色:

记得上一次读《人生》时还是在学校的时候,当时的生活相对简单,感悟并不是很深,只是对高加林曲折人生有些许的同情,之所以说是些许是因为他的确很有才华,并且吃苦耐劳,不能人尽其才的确可惜但他心底对当农民的排斥,以及巧珍的抛弃赤裸裸的暴露了他人性的阴暗面。

如今已经毕业两年多的时间,也步入了工作当中,接触了许多的人和事,开始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前段时间偶尔和同事谈论起《人生》这本小说,突然忍不住重温了一遍。突然发现不同的时间段,对这本书的感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次吸引我的却是“德顺老汉”以及大字都不认识的“刘巧珍”。

对于“德顺老汉”在这本小说里,我认为其中他出场的四次可以说是贯穿了整个小说,第一次是高加林在刚回到农村时,憋足了劲在田地里干活,把手弄破的时候,他不仅仅是在干活,还是和自己怄气,这时德顺老汉出场,但并没有去拆穿他,也没有给他讲大道理,或者去同情他,而是很平淡的告诉他劳动时要注意的方法;第二次是在高加林和刘巧珍恋爱的时候,在当时那个不开放的小农村,德顺老汉差不多是第一个知道的,作为一个没有接受过新思想的老人,居然很看好他们两个,以及再后来,村里人都知道了之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就连高加林的父亲也为之烦恼的时候,德顺老汉还去开导他的父亲,在这个小村庄里更加突出了德顺老汉的开明;第三次,则是在高加林和黄亚萍处于最开心的时候,那时的高加林在工作上确实是非常的出色,也觉得自己将要去大城市工作,算是在这部小说里最得意的时候,但越是这个时候,用德顺老汉教育他的话来说就是“浮的高,跌的重!”他背着良心和刘巧珍断绝了关系,德顺老汉和他的父亲专门到城里去找了他,记得最清楚的是德顺老汉告诉他“不管你到了什么时候,咱为人的老根本不能丢啊”,这句话对高加林的最后重新回到农村也做了铺垫;第四次,便是高加林再次回到农村的时候,这时的巧珍也已嫁人,这一次他自己也想明白了好多的事情,并不如第一次那么的悲观,但就如德顺老汉所说“回来劳动这不怕,劳动不下贱!可你把一块金子丢了!巧珍,那可是一块金子啊!”文章中,这里用了三个感叹号,充分表明了德顺老汉对刘巧珍高度的认可,回顾整个文章,刘巧珍虽然不识字,但其实他明白的道理并不这个高中毕业的高加林少。

对于刘巧珍,虽然不认识字,但她心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所以尽管她家里条件和高加林家有很大的差别,的父亲再给她介绍好多有钱的对象她也不屑一顾,却对高加林情有独钟。并且在高加林再一次回到农村时,她并没有落井下石,还不计前嫌的去为高加林到处找关系,怕他不适应当一个农民,希望他可以重新去老师。现在就连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未必能拥有这样的胸怀

细细品读,其实《人生》不仅仅是高加林的人生,也是德顺老汉的人生,也是刘巧珍的人生, 同样也是指引着我们的人生。在这本书最后一章的开头,写到(并非结局),的确这本书结束时高加林才24岁,就如才刚刚迈入社会的我们。 对于《人生》,路遥曾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甚至影响一生。对于高加林而言,他需要在以后的生活中树立良好的个人定位和正确的人生观这段经历作为人生中最为宝贵的经历,脚踏实地地走好未来的人生路。对于当代年轻的我们而言,人生道路才刚刚启程,正如屈原所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要从高加林、德顺老汉、刘巧珍等人的人生里悟出我们的人生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慎重做好人生的每一次选择,在人生岔口,始终坚守本心,踏踏实实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做好人生的每一道选择题,走出无怨无悔的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