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天水麦积法院网,今天是 2025年01月20日 星期一
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文苑

浅谈国民“寄生性”

来源: 作者:执行局 侯娟儿 责任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17/12/11 17:55:47 阅读次数:
字号:A A    颜色:

   ——读邓友梅的《那五》有感

 

那五,邓友梅先生笔下“办好事没能耐,做坏事本事不到家”的没落八旗子弟。他没来得及在父辈的功劳薄上好好享受一番,就不得不接受家族败落的现实。在家业未败落之前,她整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在家族败落后他不愿吃苦,靠云奶奶接济过日子。就这样一个人靠学了点京剧的皮毛,在解放后也混进了文艺单位。

读完《那五》,既为那五的生活状态觉得可悲,也为他的生活态度觉得可怜。可悲他像寄生虫一样苟活于世,可怜他安于做一个寄生虫。有人认为是社会造就了那五这样的人,而我认为是那五自己选择了一条当寄生虫的路。这个世界没有人可以拯救你,能拯救你的只有你自己。这个社会不是没有给那五自食其力的机会,也不是没有人愿意帮助他,而是他自己甘愿做一个寄生虫。当过大夫教他医术时他嫌累,只愿意学打胎的偏方,一心想发点损阴德的横财。武存忠邀他做事,他嫌苦嫌累不愿意卖苦力。所以要怪只能怪他自己不争气。虽然我们没有能力选择我们生存的时代,但是我们却有能力选择我们的生活方式。如果你甘心堕落,那么这个世界就没有人可以救你。那五是这样,我们也是一样。

时至今日,旧社会里那些像那五一样的剥削阶级已经早已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桶,可是他们身上的余毒仍旧残留至今,他们在另一群人身上散发着一阵阵的毒气,腐蚀着自己,也毒害着别人的价值观,比如:有些女性不愿吃苦受累,小时候靠家人养尊处优,长大了傍大款。有些大学生怕吃苦怕看脸色,打着“就业难”的旗号在家啃老。有些人,身体健全,天天扮乞丐博同情,就等着不劳而获。其实,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他们都不是那五,但他们身上都折射着那五的影子。他们像寄生虫一样活着,蚕食着别人,苟活着自己。

当然,我们不能一味地指责别人,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他们的反面教材中吸取教训,然后反思自己,给自己选择一条正确人生道路。其实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着和他们一样的寄生性,我们或许也曾幻想有个百万富翁的老爸,幻想我们是集万千宠爱与一身的公主或者王子。但是随着我们不断地长大,我们能够理智的面对自己的内心,学会克服我们内心的寄生性,学会尽量独立的生存能力。我们太过依赖一个人,太过依赖一种环境,就会变成他们的奴隶,就会失去自我发展的能力,就会失去做人最起码的尊严。

想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一句话,“人活着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与我们只有一次。当我们回首往事时,不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活着不能仅仅为了活着本身,而是要有活着自身的价值,要有活着的意义。我们一定要活的有价值、有尊严,尽自己所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如果我们活的连尊严都丢弃了,那活着无异于一个动物。我们活着就要有所追求,就要努力追寻,寻找心灵的依托。即使再苦再累,我们努力过坚持过,就是不悔。如果一味的依赖别人,只能成为一个毫无尊严的附庸品。 

所以,不管我们现在年轻还是未来年老,都请靠自己的双手去努力,靠我们自己的能力去生活,不要成为别人的拖累。让我们活的有尊严,活的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