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与宏观,是两种思维。微观以个体视角出发关注周边的事物,注重于“小”;宏观是整体观,注重于“大”。举个例子:将中华五千年历史视为一幅悠长画卷,把握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洞悉朝代兴衰的规律,此为宏观;而针对具体的历史人物或单个的历史事件进行研究则为微观。
有一部名为《微观世界》的纪录片。将一片草地进行放大拍摄,呈现出一个全新的昆虫世界,在这里,一个小水坑即是一片湖泊、一棵小草即是一棵大树;这里有蝴蝶的出世、金龟子与蚂蚁的厮杀、蜘蛛智捕猎物......其间有斗争、有合作,有百折不挠、亦有勾心斗角,
虫的世界并不是如我们所想象的那般简单和微不足道。以微观的视角来看,它们的世界很精彩,一小块杂乱草坪即是一个大世界。
宏观更加着眼于整体的大格局,宏观看到的是整体和世界。哲学观、方法论就是通过宏观思维抽象加工得出的。抗日战争时期,许多人对战争的结局迷茫困惑,争论不休。毛泽东通过分析整个战争形势、世界格局,发表了著名的《论持久战》,指出战争的最终胜利属于中国,持久战是走向胜利的必然之路。这就是通过宏观思维得出的正确结论。许多人之所以对战争的走向如在迷雾中,就是缺乏宏观的思维。
曾经看过一篇关于印度人的报道,据其介绍,印度人大多注重心理体验,喜欢思考宏观的问题,比如生死、宇宙,而对于外在的、周边的具体事务却不甚重视。印度有许多苦行僧,专注于修炼而不为世俗事务所累,专注于体验真理,以至于印度总体上看起来脏乱差,管理混乱,经济也较为落后。另一方面,印度又是宗教的天堂,影响世界的佛教即诞生于此。
我们经常身边有一些人,谈论国家大事、人生哲理头头是道,都是思想家,可一旦落实到涉及自己的具体事务时,就显得手足无措、处置不当,形成强烈反差。他们一方面谈论起大道理了然于胸,可是一到生活实际就显得格格不入,不能灵活应对,“军事理论家不一定当得了将军”。而另外一些人,看起来知识并不丰富,对世界的认识貌似模糊,但处理微观事务却得心应手,在社会上也能如鱼得水。
到底哪一种是真正的智慧?常常苦恼于此:如何将两者有机统一,而不是相互割裂。貌似懂得了好多的大道理,甚至悟透了人生真谛,当处理起具体的事情又手足无措,这绝对是有问题的。对于知识丰富一点的人来说,很容易溺于教条,反倒是知识不多,社会经验丰富的人能够灵活处理身边事务。“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解决好自己的事情,处理好人际关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世界是宏观的,也是微观的。宏观思维顾全大局、把握大势,站得高看的远,不至于因纠结于一些小事而忽略了根本;任何事都得落实到具体的事务上,微观思维注重于分析事情的细节,注重于眼前,让我们在处理繁杂事务时能得心应手、灵活变通。由小而大,由大入小,在宏观的指导下,抓重点、定方向,在微观的分析下总结经验创新求变,做好当下。通过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将二者融会贯通,让我们收获更多,离真理更近。
天水麦积法院网 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您是第 位访客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天河南路 电话:0938-2736066 邮编:741020 邮箱:mjfyw@163.com
天水市麦积区人民法院人民法院 主办 陇ICP备10200000号 甘公网安备 62050302000259号